|
流控发展简史
第一代, 1.0 , IP限速, 解决公平问题, 某鱼星就是靠这个起家的:), 这个算法本质上是根据最大接入终端数来均分带宽, 所以不管人多人少, 都限死了。 同时又不能绝对均分, 要考虑到大部分人其实流量都不大, 所以实际允许单机使用的带宽是人均可用带宽的3倍或者4倍,否则将更为严重浪费带宽资源。 但真的坐满了人, 而且超过1/3的在线终端真的有较大流量时, 那就会失控, 因此在上行紧张的场景下,或者人特别多的时候, 或者迅雷下载的人多或者看视频的人多容易失控。另外, 单机同时玩游戏、下载容易卡。
第二代, 2.0, 弹性IP限速, 解决公平和共享问题, 带宽利用率有大幅的提高。 某泰当年就是靠这个起家的。 这个算法本质上是根据在线人数来均分带宽, 同时又不能绝对均分, 要考虑到大部分人其实流量都不大, 所以实际允许单机使用的带宽是人均可用带宽的3倍或者4倍,否则也将严重浪费带宽资源。 但如果超过1/3的在线终端真的有较大流量时, 那就会失控, 因此在上行紧张的场景下,或者人特别多的时候, 或者迅雷下载的人多或者看视频的人多容易失控。另外, 单机同时玩游戏、下载容易卡。 所以, 这个算法跟1.0版的限速优势是人少的时候带宽利用率较高, 人多的时候, 毛病跟1.0还是一样。
第三代, 很多产品目前都处于这个阶段。
3.1, 小包优先+弹性IP限速, 典型代表是磊科, 游戏等小包应用保障更好, 同时也保证了公平和共享, 配置简单。 有些下载软件小包下载时, 很容易失控。 网页浏览还有有些游戏使用大包比如有地图更新时或者图片浏览时, 往往是大包,所以碰到这种情况且带宽紧张时就做不到有效优先。 在人多的时候, 一样有2.0弹性IP限速的毛病。
3.2 小包优先+客户端辅助应用识别+弹性IP限速, 典型代表 xxxos, 不但小包能优先, 还进一步提高了高优先级应用的带宽保障, 带宽使用率也较高, 配置也较为简单。 由于缺乏精准的应用识别, 优先级保障时往往不能精准的区分优先对象, 小毛病很多, 维护困难。 客户端辅助识别无法有效区分浏览器的下载、视频等大流量应用, 所以效果有限。
3.3 小包优先+应用识别+多通道、多层次化优先保障+固定IP限速 典型代表就是某A, 应用识别也较为准确, 但必须限速来保证各通道公平共享, 带宽使用率低。 有的还需要保障p2p下载使用率不超过70%带宽, 配置较为复杂, 调试困难。某为、某A都属于这个阶段。 某为还需要客户端来辅助DPI识别, 还带有3.2时代的特征。 某A算是这代流控产品体验最好的产品, 只是配置更为复杂, 调的不好很容易失控, 对使用者有非常高的要求。
第四代, 4.0 小包优先+7层应用识别+多通道、多层次优先保障+不限速公平共享, 不但能做到优先有序,各行其道, 又能保证公平共享, 还能通道借用, 带宽利用率高, 配置简单易行。 高恪流控就是典型的4.0流控。
值得注意的是, 四代流控算法都需要预留一定比例的带宽预防突发。 从1.0到4.0, 带宽预留比例逐代减少, 相应的, 带宽利用率则逐代提高。 流控算法的演进过程, 实质就是如何上好网(追求最好的上网体验)的同时带宽利用率又最大化的过程
高恪一键7层智能流控的原理简述
高恪智能流控基于7层协议精准识别, 是一套多层次多应用优先保障, 多通道、多用户公平共享流量控制机制, 其算法高度智能化、自动化,不限速、 配置一键化、极简化, 游戏、网页、聊天默认优先, 同时又能充分保障视频、下载公平共享, 其效果可以概括为: 优先有序、各行其道、通道借用、公平共享, 其实际效果是这样的: 智能流控开启后, 游戏、网页等自动优先, 不但别人开下载、开视频不影响自己玩游戏, 自己开下载、看视频也不影响自己玩游戏。 任何时候都会优先保障游戏、聊天、网页, 剩余带宽会在多个用户之间公平共享;别人下载、看视频, 也不会影响自己看视频和下载, 不会出现一人或者少数人独占带宽的情况。当空余带宽大时, 视频和下载可以充分利用带宽, 带宽利用率非常高。
为了确保游戏、网页、聊天等优先级应用始终都有足够的带宽可用, 而视频、下载往往有很高的突发性, 有些工具比如迅雷的流量会不请自来, 所以, 智能流控要求线路预留一定比例的带宽以预防突发
高恪固定流控的原理简述
高恪的固定流控就是基于1.0版IP限速。 只是高恪可以单独限制大流量应用, 有更大的灵活性。 固定流控只是高恪4.0版智能流控的一个补充, 有点小区宽带运营者希望在智能流控之外同时做一个最高限速;有的无线高密度接入场景下, 需要对全网做最高限速, 以避免无线空口资源被过渡滥用。 企业、家庭等场景下并不推荐使用或者说并不需要使用, 用一键流控就够了。
值得注意的是, 固定流控和智能流控可以同时使用。
基于SSID限速
有的场景下, 需要对某个SSID比如客人网络做限速, 避免使用过多带宽资源, 因此高恪特别开发了针对SSID的限速。而且, 配置起来也更简单。 但是有的朋友要问了, 无线SSID的限速是不是跟智能流控冲突? 不冲突,而且也不会跟固定流控冲突。 这个只是固定IP限速的补充。 不代表无线接入的终端就不能被智能流控所控制。
在用户接入数较多的场景下, 无线空口一侧的带宽资源甚至比外网带宽资源更紧张,而智能流控只对外网带宽的使用做控制, 它对内网一侧的空口是否紧张并不知情, 更谈不上控制了, 因此建议打开SSID限速做一个最高限速, 以避免空口资源滥用, 比如建议2000KB/s(20Mbps), 既不会影响实际体验, 也不会使得无线空口本身发生拥塞。
但要注意的是, 当无线SSID绑定到WAN口后, 高恪路由固件的SSID限速不会生效, 只能在一级路由上进行限速来控制。
|
|